草 原 孺 子 牛

作者: 发布时间:2004-12-08 00:00

——追记原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常委、呼和浩特市委书记牛玉儒

8月19日清晨6时28分,从北京开来的263次列车,徐徐驶进呼和浩特火车站。牛玉儒生前的同事和他的家属,护送他的骨灰回到了他为之奋斗了一生的内蒙古草原。

当青纱挽幛的车队载着牛玉儒的骨灰从火车站缓缓驶向牛玉儒生前工作过的地方和他所关注的建设工地时,身着素衣、胸戴白花、手执“牛书记,青城人民永远怀念您!”等字样横幅的各族群众,早已伫立街头,含泪等候。

晨练的人们停住了脚步;赶早市的大妈、大婶也不由自主地加入到悲声四起的人群中……

在牛玉儒关怀下重新上岗的环卫工人郭玉玲,凌晨3点就从家里出发了。她怀着无比沉痛的心情,把自己分管的卫生区扫了一遍又一遍。她要让尊敬的牛书记最后一次走过她亲手打扫干净的道路……

没有人要求,没有人组织,人们自觉地用行动表达着对牛玉儒的爱戴,寄托着无尽的哀思,在心里默默地倾诉着———

走一走吧,这就是您率领呼市人民共同打造的宽敞、整齐、干净的锡林路、中山路、机场高速路……

看一看吧,这就是您在病榻上还日夜牵挂的金川开发区、如意开发区、新华广场……

听一听吧,这就是告别了昔日泥泞难行街道、潮湿低矮小区,住上花园式楼房的36万回族人民的呼唤:牛书记,我们想念您……

赴任危难心系百姓 排除“疫情”一方平安

谁都不会忘记,那场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曾打乱了人们正常的生活秩序,也打乱了各地各部门各项工作的战略部署。牛玉儒正赶上了这样一场严峻的挑战。

2003年4月13日,上任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常委、呼和浩特市委书记的第4天,牛玉儒就接到市卫生局通报:非典疫情开始在呼和浩特地区蔓延。

面对严重的疫情,牛玉儒就像一个冲锋在前的指挥官,在作出严密部署、强化责任制后,他的话掷地有声:“要不惜一切代价,坚决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

随即,市委、市政府成立了非典型肺炎预防控制领导小组,牛玉儒亲任组长。

来势凶猛的非典疫情考验着全市人民,也在煎熬着这位新上任的市委书记。牛玉儒吩咐身边工作人员李理,多备些矿泉水、方便面、咸菜,买一双拖鞋放到办公室。李理明白,牛玉儒又要住到办公室里工作了。

听汇报、做决断、搞调研、查疫情……牛玉儒全身心投入到“抗非”战役中。

设在六楼常委会会议室的防控指挥部夜夜灯火通明,指挥部里悬挂着的“作战地图”上,圈圈点点,做满了记号。几天下来,人们发现,牛玉儒的嗓子沙哑了,眼睛也熬红了……

每天早上8点刚到,牛玉儒就带上司机和秘书到社区、农村、学校、出城口等地,一遍又一遍实地考察预防工作,同时向居民、群众作宣传,增强他们抗击“非典”的决心。

在“非典”最猖獗的一天,牛玉儒来到呼市第一医院。没带口罩,没带手套,牛玉儒用充满信任的眼神打量着身穿防护服的每一位医护人员,并走上前去,和他们一一热情握手:“感谢大家!大家辛苦了!拜托了!”在场的医护人员顿时热泪盈眶。

不久,牛玉儒这个从不言困难的蒙古族汉子终于眉头紧锁了。

由于“非典”疫情严重,设有传染病房的医院已经明显紧张。指挥部决定,5月9日前在呼市东郊赶建一个有近千张床位的SARS急救中心。然而,资金、设备、人员哪里来?牛玉儒感到了压力!

无论如何也要尽快拿下这个工程。牛玉儒大手一挥:“边干边想办法!”

时任市建委主任的邸明德记忆犹新:4月28日作出决定后,牛玉儒就立即开始协调供水、供电、供气等部门,仅一天时间就落实到位。自此,牛玉儒仿佛“长”到了工地,天天来督促检查。资金分配、人员布置,等等,牛玉儒全都操心到了。开工近10天,一期工程临近完工,这期间,牛玉儒每天至少跑来两趟……

奇迹终于诞生了:SARS救治中心如期通过有关部门的验收并马上投入使用。

经过近两个月艰苦卓绝的斗争,“非典”终于在全市人民众志成城的阻击下败下阵来。这时的牛玉儒舒展了紧锁的眉头,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已40多天没有回过家的牛玉儒拖着疲惫的身子踏进家门。妻子谢莉发现丈夫明显瘦了一圈,忙把他拉到体重秤上一称,整整瘦了3公斤!

由此,这位新来的市委书记在呼市老百姓中赢得了极高的声誉。

激情满怀谋求发展 重建家园广厦万间

呼和浩特市出租车司机王玉海回忆说:“2003 年4月的一个傍晚,一个高个子乘客在新世纪广场上了我的车。他让我随便走走。我以为他是外地人要看市容呢,就说:‘呼市没看头,经过几代人的努力,终于建成大嘎查(村庄)了。’他听了哈哈大笑,问我还有什么意见。我问他干啥的?他说叫牛玉儒,新来的市委书记。市委书记?我一惊,把车停在了旧城大南街路边,仔细看了看他说:‘你在包头干得不错,能不能把呼市建得像包头那样?’”

牛玉儒在包头的建树,包头的老百姓无人不晓,呼市的老百姓也有耳闻。

1996年5月3日,包头市发生了6.4级地震,造成房屋破坏面积近2000万平方米,其中毁坏近43万平方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约15亿元。

然而,一年后包头的景象就令人刮目相看了:楼房林立、庭院深深;舒朗开阔的街道两侧,垂柳婆娑、串杨成荫;广场上,鸽群翻飞、鹿鸣呦呦……谁也不会相信,一年前,这里曾被地震洗劫!

“这是牛玉儒市长的一大手笔。”包头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赵道尔吉说。

就在地震那年的11月30日,牛玉儒受命出任包头市人民政府代市长。

面对重灾后尚在喘息的城市,面对城镇居民存在的严重居住问题,牛玉儒心急如焚。

东河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廉朴清楚地记得,牛玉儒到任后不久,仅东河区就来过9次。他走大街转小巷,深入百姓家中,细数尚未拆除的地震棚和倒塌的平房以及断壁的低矮建筑,心情十分沉重,一种强烈的责任感使他下定决心:拼命也要拿下安居工程。

1997年元旦,当包头人民还在观望、等待的时候,牛玉儒通过媒体向全市人民表达了市领导班子的施政新思路:“五·三地震给我们的城市造成巨大损失,同时也是一个很好的发展机遇。我们要在重建家园、恢复和发展城市基础设施过程中,带动和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

随即,以“城市供水、道路通达、蓝天碧水绿地、安居工程、旧城改造和‘都市村庄’拆迁”五大工程为切入点的包头城市建设全面铺开。

安居工程中遇到的“老大难”问题,要数位于包头市委、市政府门前阿尔丁广场上的曹家营、赵家营两个“都市村庄”的搬迁了。

那是一个阴雨天,牛玉儒刚刚视察完两个“都市村庄”,回到办公室还未坐定,就接到了一封市民的“质问”信:曹家营、赵家营这么两个脏乱差的村子立在城市正中央,太影响市容了,到底能不能搬走?政府还能不能为老百姓办点实事?

其实,这两个鸡犬声声、牛羊进出的村庄,早在60年代初就引起了市委、市政府的关注,拆迁也被提上了议事日程。但在计划经济的体制下,政府无力支出巨额拆迁补偿费。尽管每年一度的人代会上少不了有代表为此提出议案,然而,两村面貌依旧。

面对群众的来信,想到了人代会上代表们提出的议案,牛玉儒坐不住了。他站在窗前,望着窗外“都市村庄”冒出的袅袅炊烟陷入沉思:这是两个有几十年历史的村庄,如果拆迁,将一下子失去227个商业网点,一年减少近百万元的财政收入;两村也将一下子损失3000多万元的巨额收入。而且,两个村的村民对这里也有难以割舍的感情。

牛玉儒围着两个村庄转了整整两个早上。看着一家一户自给自足地过着小日子,拆除这两个村庄让他于心不忍;想想现代化城市发展的需要,又不得不下狠心。然而,财政的“口袋”里又拿不出这笔拆迁费,怎么办?

困难就这样摆在了牛玉儒面前。

采取招商引资办法!南方城市建设成功的经验启发了牛玉儒。在市政府常务会上他一锤定音:“马上拿出两村的拆迁改造方案,拆迁改造工作全面实施!”为做好拆迁准备工作,牛玉儒亲自主持拆迁改造规划的编制、论证、资金筹集和政策的研究工作,忙得过时了,一盒方便面就是一顿晚饭。很快,一套完整的方案形成了。

牛玉儒又加足了“马力”多方协调,仅20多天,在包头就奇迹般地耸立起了曹家营、赵家营两个新村。3个月后,市委、市政府门前的两个“都市村庄”就消失了,曹、赵旧村的1705户村民顺利搬进新居。

赵家营村一位姓姚的养殖专业户兴奋地说:“搬到新村,我们家家户户都有门面房做生意,日子更好过了。我家依靠养殖,年收入在10万元以上。”

与“城中村”改造同步进行的平房、危房改造工程,也在牛玉儒的督促下相继竣工。他曾经对施工单位的人说:“老百姓一天住在危房里,我就一天睡不着觉。如果工程不能按时完工,我就住到大街上去!”

看到住在危旧平房里的群众陆续乔迁新居,他比什么都高兴。在竣工仪式上,他用蒙古族礼仪向施工单位代表每人敬上了一杯“庆功酒”。

牛玉儒任包头市长期间,和市委、市政府一班人共同努力,使包头城镇居民住房得到巨大改善,建筑面积达1100多万平方米,是建国以来到震前46年间居民住宅楼建筑面积的总和,一跃成为“全国实施安居工程先进城市”和“全国房改先进城市”。

重建家园的理想如期实现,牛玉儒又带领市政府在“蓝天碧水绿地”上下起了工夫,使包头城市绿化实现了“高起点规划、高水平设计、高质量建设、高标准管理”,先后获得“2000年迪拜国际改善居住环境最佳范例奖”的“良好范例”称号、2001年度“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描绘蓝图装点首府 谱就人生精彩乐章

路不宽、楼不高、地不绿、街道不“亮”,作为首府城市,这种状况的确不和谐。牛玉儒清楚地记得,从自治区副主席岗位调任呼和浩特市委书记的第一天,自治区党委书记储波就明确要求他:要把呼市经济总量做大,成为自治区的经济中心,同西部省会城市争高低;要加快产业发展,加快城市建设步伐,使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不断提高。

牛玉儒知道自己肩上担子的分量。从哪里入手?他想到了那位出租车司机表达的心愿。在与市委、市政府一班人探讨后,牛玉儒决定:把城市的美化、绿化、亮化作为切入点,全面推进经济发展。

由于历史原因,呼市城市建设欠账多。“非典”期间,牛玉儒在深入社区、街道开展调查研究过程中,随着足迹踏遍200多条小街小巷,心里已经有了数。

很快,呼和浩特城市建设的现代化蓝图———以“六大亮点工程、四大综合整治工程”为主,实现“三年一小变、五年一中变、七年一大变”的建设目标出台了。市委秘书长兰恩华说:“呼市解放以来第一次有了明确的城市发展规划。”

呼市白塔机场到市区20公里的高速公路工程是呼市的“窗口”工程,牛玉儒十分重视,亲自抓道路两侧的绿化。呼市园林设计所工程师程重重回忆说:“为了研究道路两侧绿化带的设置,我们抱了一堆1:5的规划图去他办公室。图纸大桌子小,只好放在地上。牛书记就拿着放大镜蹲在地上,看了足足两个小时。”

这条路建设好后,刚下飞机的远方来客,谁也不会想到,这里曾经“大漠孤烟直”。

去年7月29 日上午,牛玉儒冒雨来到青城公园。公园游人为什么这么稀少?再看周边环境,脏乱不堪,设施简陋,草坪也少见。牛玉儒叹了一口气,立即把呼市园林局党委书记任志强喊了来:“这是老百姓休闲、娱乐的地方,不能把它建设得好一点,让老百姓有个好的活动场所吗?”

“还要收一块钱门票?”牛玉儒顿了顿说,“公园是老百姓的公园,我们不仅要建设好,还老百姓一块绿地,还要让他们尽情出入,这是他们的家园啊!我建议,全城公园都免费开放。”

牛玉儒在公园里足足转到下午1点。任志强要留牛玉儒吃饭。牛玉儒拍拍任志强的肩膀说:“公园建好了,我请你们吃饭。”

9月1日,满都海公园整修完成,免费对外开放。第二天清晨,牛玉儒也悄然进入公园。正在晨练的群众认出了他,围住他鼓掌,抢着和他握手:“牛书记,感谢您为我们创造了这么好的环境!”

东河工程也一直牵动着牛玉儒的心。一天夜里快12点了,处理完繁杂的工作,牛玉儒突然提出要去东河工地看看。秘书想让他回家休息,就借口说,已经让司机走了。没想到牛玉儒说:“咱们‘打的’去!不光是我,你看看咱们的市领导和工作人员,哪个不是眼睛熬红了,嘴上起了泡?”就这样,两个人坐着出租车来到工地。

牛玉儒深夜出现在工地,打动了挑灯夜战的劳动大军,这些为美化家园奋斗着的建设者们,心气儿更足了!在工程最后冲刺的40天里,工地出现了7000人昼夜突击劳动的壮观场面。

牛玉儒在呼市主持工作的近500 天里, 呼和浩特狭窄的道路拓宽成了六车道、八车道;新华广场、北门广场、车站广场,花团锦簇、绿草如茵,内蒙古首府的容颜在“长高、长大”中向着“精、洋、美”的理念转变。

呼市的“窗口”亮丽起来,经济总量也要与首府城市地位相称。这也是全市人民的重托!牛玉儒和市委、市政府及有关部门共同确定了以乳业、电子、电力三大支柱产业为突破口,到2007年,综合经济实力和人均收入水平位居5个少数民族自治区首府城市第一的目标。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牛玉儒没有了时间概念。在他的工作日志上有这样一段记载:“2004年3月20日,从呼市转机北京至成都,午饭后与新希望集团总裁刘永好洽谈;21日上午飞深圳,再坐车去珠海,下午与珠海格力电器公司洽谈,晚饭后返回深圳……”5天跑了5个城市,昼夜兼程,从南到北行程万余公里!

他勤政务实的作风,打动了许多客商。浙江华门房地产集团副总经理章佳尧说:“今年4月份,我们在呼市的项目遇到了点困难,我给牛书记打电话,他立即说:‘你在哪儿,我马上过去!’得知他正在接待外宾,我便推说,等他有空时再联系。没想到当晚他就约我见面。眼前的他,两眼布满血丝。看得出他是非常疲劳,但他还是非常认真地询问了情况,并帮助我们解决了问题。”

在牛玉儒人格魅力的吸引下,台湾汉鼎、香港兴达、石家庄制药等一大批企业相继落户呼市。台湾汉鼎光电公司主管会计贺振荣说:“牛书记生前对汉鼎讲了八个字:落地生根、萌芽壮大!他去世后,公司老板召开大会强调:商人也要讲诚信,我们一定要把牛书记讲的八个字落到实处!”

一心为公不图名利 风范长留正气长在

“玉儒7岁那年母亲病逝,文革期间父亲又被无理关押,兄弟姐妹6人只能靠几个叔叔送点米、姑姑缝缝补补艰难度日。玉儒和二哥经常到城郊打柴、捡菜叶,学校放假了,还到乡下二叔家帮二叔干活挣工分。”和牛玉儒一起长大、一起下乡插队的王立辉对牛玉儒的身世十分了解,“他从小就知道老百姓不容易。”

循着牛玉儒成长的足迹,他的“言谈举止”就不难理解:审阅过多少大厦的图纸,出差却不肯住豪华宾馆;为市民带来多少实惠,加班加点错过饭时,就在路边的小饭馆草草吃一碗面;安排了几千名职工再就业,而自己的姑夫、妹夫却仍在家乡火辣辣的太阳底下蹬着三轮车……

了解了牛玉儒脾气的人,也不再因为他的职位高,费着心思给他安排这、安排那。“牛书记的心思全在老百姓身上,他没有精力去‘讲究’别的。他常说,再豪华的宾馆,也只是住一张床,因此他出差从来都和我们一样只住标准间,我们也不勉强他。”经常和牛玉儒一起出差的李理说。

包头市原市长助理道尔吉也有这样的体会:“牛市长到任后就坐着一辆老式红旗车,直到2000年才换。他的车换下来之后我坐了一段时间,开始还挺高兴,觉得市长换下来的肯定不错。结果不是那么回事儿,那车烧的是机油,一走就冒黑烟,空调也不管用,冬冷夏热。真想像不出他这四年是怎么坐的!”

但牛玉儒讲究“做人要干净”。他担任过5年包头市市长、两年自治区副主席、500 天呼市委书记,从未利用手中的权力为个人和亲属谋取利益。

某工程公司一位干部说:“这些年我在内蒙古揽工程,也扔出过‘糖衣炮弹’,但是牛玉儒挡住了,三次到他家都被拒之门外。”家里的5个兄妹都是普通百姓,也没有人敢向他要这要那,因为他对家人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谁也不许打着他的旗号向当地政府要待遇!

只有二嫂“例外”过一次。二嫂和牛玉儒的二哥至今赡养着牛玉儒80岁的老父亲,在牛玉儒的眼里,她是家里最大的功臣。当儿子电大毕业后找不到工作时,有人给儿子出主意:你叔位高权重,只要他出面说句话,保管一路“绿灯”。儿子心活了,但一想到叔叔的脾气,闷了好几天,也不敢开口。二嫂爱子心切,心想,这关系到孩子的前途,咋的小叔子也得给自己这个“功臣”一点面子吧?于是,她硬着头皮给牛玉儒打了电话。

谁知,牛玉儒一听就斩钉截铁地将二嫂“卷”了回来:“孩子的前途要靠自己去闯,这个‘绿灯’我无权开,也不能开!”不但碰了钉子,还挨了牛玉儒一通批评,二嫂气得一下子把电话摔了。

牛玉儒心里也难过,这些年没有为家里人谋过什么,但态度上总不能太过火呀。第二天,他拨通了二嫂的电话:“二嫂,对不起!”二嫂以为有转机,细一听,还是很失望:“你得理解我,支持我,我不是心里没有你们,正是因为有,才不能给你们搞特殊……”二嫂听到这里,慢慢地把话筒放下了,一串泪珠挂在了脸上。

然而,面对百姓,牛玉儒却有绵绵的情意和深切的关怀。

1997年4月14日,在包头市十届人大五次会议上,牛玉儒由代市长正式当选为包头市人民政府市长。他的庄严承诺是:“作为市长,首先要把百姓的冷暖放在心上,不辜负人民群众的重托与期望。”这两句看似平常却分量很重的话,引起了包头市民的普遍关注。在此后的每一个岗位上,他始终努力践行着自己的这一承诺。

1997年4月27日晚,牛玉儒正在看包头新闻。突然一条消息让他震惊:财校教工家属楼由于施工质量差,三楼一大块约一厘米厚的墙皮掉下,砸伤一三岁女孩!

牛玉儒急了,抓起电话,拨出五六个号码,都是一句话:立即赶到财校!

女孩的家里,孩子在妈妈的怀里失声地哭着;孩子妈妈的眼眶也转着泪,哄着孩子。眼前的情景让牛玉儒痛心。

安慰了母女,并责令有关单位作出赔偿后,牛玉儒把身边相关部门负责人叫到院子中间,大声说:“质量是天大的事,谁也不能大意,这个事故一定要追究!”当时包头正处于“5·3”地震后重建家园时期,他说:“这一事件为重建家园的安居工程敲响了警钟,我们必须吸取教训!”

另外一场事故,破天荒地让这位从未在人前流过泪的大汉,整整哭了一夜。

1999年12月17日下午,包头市土右旗双龙镇接送学生的汽车失火,造成重大人员伤亡事故。牛玉儒立即赶赴现场,组织紧急救护。他对伤亡人员的家属一一问候、安慰,并表示歉意。深夜,他才迈着沉重的步子回到家中。这时,牛玉儒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痛哭失声。妻子谢莉说,她从没见丈夫这样痛苦过。

凌晨3点,他让办公厅通知,上班即召开市政府安全生产紧急会议。

早上,牛玉儒很早就到了办公室,他在笔记本上反复地写着几个字:“人命关天”,并划上大大的感叹号。

会上,他像是质问自己,也像是提醒大家:“我们抓改革、抓发展是为了什么?是为了人民生活更幸福,每个家庭更幸福!而我们却让那么多家庭蒙受了这么大的灾难!就是把我免了职,把在座的职也免了,能抵得上这些家庭遭受的灾难吗?不能!”

他站起身,做了一个有力的手势:“从今天起,每个人都要立下安全生产责任状,我是第一责任人,如果再发生类似事故,拿我是问!但我也要追究你们的责任!” 随即,全市开展了大规模的安全生产大检查,几年里没再发生类似安全事故。

出任呼和浩特市委书记的第一个春节,也是唯一一个春节,牛玉儒走访了几十户贫困户。

1月19日,玉泉区63岁残疾老人孙震世的家里来了几位特殊的客人,他们中的一位上前,亲切地拉住老人的手,问寒问暖。当他自我介绍:“我叫牛玉儒”,问老人认识不认识时,老人说:“认识,认识,收音机里常听到。”牛玉儒马上反应过来:老人家里没有电视机。他立即责成玉泉区政府在除夕夜之前给老人送来一台彩电,并指示民政部门:摸清市里有多少没有电视机的贫困户,拿出资金统一购买,确保贫困户腊月三十的晚上看上春节联欢晚会。

这个春节,呼和浩特市500多户贫困家庭像孙震世家里一样,有了政府送来的电视机,传出了更多的欢声笑语。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燃烧生命忠魂永驻

牛玉儒的一生是饱含激情、不懈奉献的一生。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仍然在与时间赛跑,与命运抗争,工作更成为了他的全部。

“他的病不是一天两天了,”妻子谢莉说,“在包头工作期间,有一次出差,一连几天都在尿血,高烧到40度。在医院看了看,高烧没退就回到包头,第二天一早,吃了两片索密痛又上班了。到呼市后常常胃痛,可他从来就不在意……”

今年4月,身体严重透支的牛玉儒,时时觉得肝区疼痛。在呼市“两会”期间,他被确诊为结肠癌肝转移。5月3日在北京协和医院接受手术。

牛玉儒本想手术后很快就出院回去工作,可无情的病魔并不听他的调遣,他不得不接受化疗。每一次化疗后,刚刚恢复一点体力,牛玉儒就向大夫提要求,要回去工作。

6月11日下午6点半,术后的牛玉儒终于回到了浸透自己心血和汗水的青城。第二天一早,他就组织人员,对全市的城市建设重点工程一一进行视察。

看着东河工程、呼伦路改造扩建工程、火车站广场建设工程、新华广场扩建工程等正以极快的速度顺利进行着,他高兴异常。尽管激情依旧,但他苍白的脸色却掩饰不住极度虚弱的身体,涔涔汗水浸湿了衣衫。当来到开发区内蒙古合谦电子工业园区视察时,陪同的工作人员发现,牛玉儒的双腿已在打颤。同志们一次次地劝他停止检查,回去休息,可他还是坚持着。每到一处,详细查问工作进度,了解存在的困难,询问资金落实情况……

第二天,他又参加了台湾汉鼎光电子公司的开工剪彩。

6月28日,牛玉儒第二次回到呼和浩特。这一次,他视察了如意、金川两个工业园区,参加了建党83周年庆祝活动。每天早上他都让妻子陪同到各施工现场、出城口等施工地段查访。特别是新华广场,他自己就步行去看了几次。这是首府的中心广场,也是首府的形象,他分外牵挂。

谁都知道,他的心思一直没有放在治病上,工作的念头一直死死地占据着他整个身心。

7月16日,呼和浩特市委九届六次全委会召开。为了能回来参加大会,牛玉儒做了长时间的准备工作。那是第二次化疗刚刚结束,他每天努力多吃饭,而且一点也不挑食,他的精神状态让大夫都感觉惊讶。

会议召开前一天,牛玉儒回来了。进了家门就让妻子给他准备第二天参加会议的衣服。翻遍衣柜也没找出一身合适的,两尺九的腰围,现在不到两尺三了!他皱了一下眉头,很快就满不在乎地说:“就多穿几件内衣吧,尽量别让人看出我的变化。”

衣镜前,他一件一件试着,还让妻子和女儿从背后给他看看,肩膀是不是还那样明显瘦弱?眼泪模糊了妻子的视线,丈夫里三层外三层到底套了多少件内衣,她实在没有勇气去数。7月份的天酷热难当,这对一个手术后的癌症患者来说是多么残酷……

第二天一早,牛玉儒衣着整齐、精神饱满地走出家门开会去了。

会场里坐满了人,大家都在猜:牛书记能不能出席今天的会议?几个月来,牛玉儒在电视里很少露面了,老百姓听说牛书记在北京住院,都十分关切。每次牛玉儒重现电视屏幕,老百姓就会奔走相告:放心吧,牛书记没事,我在电视上看见他了!

当牛玉儒步入会场时,全场顿时掌声雷动,每个人都激动得站了起来:牛书记的病真地治好了!

会上,牛玉儒作了长达2小时10分钟激情澎湃、振奋人心的工作报告,“力争在今年实现‘两个六’的目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600亿元,财政收入达到60亿元……”

整整一个上午,会场内群情激昂,雷鸣般的掌声此起彼伏。

坐在他身边的市委副书记、市长柳秀分明看见,他的额头上冒着细细的汗珠,心里暗暗为牛玉儒捏着一把汗!

再次返回协和医院后,牛玉儒为了能参加8月10日自治区党委常委中心组读书会,用心地做着一件事情:反复修改发言稿。

眼看着他的病情越来越重,医院加强了监护。牛玉儒也感觉到了什么,却从不露声色,只是加快了修改发言稿的速度,用情地描绘着呼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一遍又一遍,整整四易其稿!

还有一件事让他头疼:怎么能说服医院和医生,达到自己回去的目的?

他反复地想,最终只能求身边工作人员李理,再让他们去求医生。

身边工作人员的工作好做,但医生却不听他的。他就出主意,让他们请医生吃饭。

在医生面前,李理的眼泪怎么也控制不住了,他哀求着:“医生,您就开开恩,让他回去吧!”医生十分为难:“你们知道回去意味着什么吗?”“牛书记自己都可能知道他只有这一次回去的机会了!您就满足他这个心愿吧……”

医生被李理的泪水打动了,更被牛玉儒执著的精神和超人的毅力打动了,他答应了。

然而,病情的突然恶化,使牛玉儒的这个愿望最终没能实现……

2004年8月14日凌晨4时30分,一颗曾为北疆草原兴旺与繁荣、为塞外青城发展与强大呕心沥血、殚精竭虑的心脏停止了跳动。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党的优秀民族干部牛玉儒无限眷恋地,永远离开了他日夜牵挂的事业和心之所系、情之所系的人民。年仅51岁。

牛玉儒走了,留下了未竟的事业。但牛玉儒还活着,因为他给人们留下了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那就是他对百姓的爱、对事业的忠诚。

牛玉儒走了,他用宝贵的生命践行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谱写了党的高级领导干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新篇章。

牛玉儒,执政为民的孺子牛,将永远活在亿万人民的心中……

向执政为民的孺子牛学习

一头不知疲倦的孺子牛轰然倒下;一颗跳动的赤子之心骤然停止。3个月以来,呼和浩特、包头、通辽,乃至整个内蒙古广袤大地上,人们用心呼唤着一个响亮的名字———牛玉儒。他执政为民的业绩、鞠躬尽瘁的精神,激励着草原上的广大党员干部,感动着那里的几千万人民。

牛玉儒生前担任过包头市市长、内蒙古自治区副主席、自治区党委常委、呼和浩特市委书记等领导职务。作为党的优秀民族干部,在30多年的革命生涯中,他始终忠于党的事业,忠于党和人民;心系群众,勤政为民,以忘我的工作热情和坚强的革命精神,求真务实,开拓进取,模范地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造性地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赢得了各族干部群众的普遍赞誉。牛玉儒是新时期领导干部执政为民的楷模,他的先进事迹,集中体现了当代共产党人的精神风貌。广大共产党员、领导干部都应该向牛玉儒同志学习。

学习牛玉儒同志,就是要学习他奋发有为、开拓进取的创业精神。牛玉儒参加工作以来,始终以高昂的革命激情,克服困难,锐意进取,不断开创工作新局面。任包头市市长期间,在市委的领导下,他紧紧依靠全市各族人民,在经济建设、改革开放和改善群众生活等方面,提出并实践了具有创新性的思路和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任自治区副主席期间,他深入调查研究,积极主动开展工作,使分管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和突破。任自治区党委常委、呼和浩特市委书记后,他团结带领市委“一班人”,解放思想,抓住机遇,自我加压,奋力赶超,使全市生产总值增速跃居自治区和全国省会(首府)城市前列,提前实现了“十五”规划奋斗目标;在去世前不到一个月,他仍以顽强的毅力,主持召开市委全委会,作了鼓舞人心、催人奋进的工作报告,进一步描绘了呼和浩特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

学习牛玉儒同志,就是要学习他勤政为民、鞠躬尽瘁的公仆情怀。牛玉儒自觉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为党和人民的事业鞠躬尽瘁,竭尽全力为群众多办事、办实事、办好事,做人民群众的贴心人。他经常深入到企业、街道、社区、农村牧区等基层一线,深入到下岗职工、困难居民、贫困农牧民之中,体察民情,了解民意,直接解决涉及老百姓利益的实际问题。在病重住院期间,他忍受病痛的折磨,仍时刻关注呼和浩特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生产生活,弥留之际牵挂的仍是其正在奋斗的未竟事业。他把毕生精力奉献给了党和人民,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他勤政为民的情怀和鞠躬尽瘁的精神,深深鼓舞着广大干部和人民群众。

学习牛玉儒同志,就是要学习他坚持原则、顾全大局的坚强党性。牛玉儒同志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坚强的党性原则。参加工作以来,他曾十多次被调整工作,每次都以党和人民的事业为重,迎难而上,勇挑重担。在工作中,他坚持原则,作风民主,善于团结同志,具有很强的原则性和亲和力。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他认真学习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和党的民族政策观察、处理民族问题,以实际行动维护党和人民的利益,维护党的团结和各民族的团结,为各族干部群众树立了民族团结进步的榜样。

学习牛玉儒同志,就是要学习他克己奉公、清正廉洁的革命本色。牛玉儒同志长期担任领导职务,始终坚持严格要求自己,从严要求配偶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从不利用手中权力为自己和他人谋取私利。他的正气和清廉,受到了群众的认同和好评,在各级领导干部中树立了清正廉洁的良好形象。

当前,全国上下正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以牛玉儒同志为榜样,牢记党的宗旨,坚持勤政为民,争做党的好干部、人民的贴心人,以实际行动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团结带领广大群众,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不断推向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