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中的国有资产保值增值问题研究

作者: 发布时间:2016-05-04 11:40

我国高等院校后勤管理体制和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工作,经过多年来的积极推进,目前已提升到建立社会化管理模式和社会化服务的层面,这是高校后勤管理体制改革的必然趋势和最终的归宿。在推进高校后勤管理走向社会化管理模式和社会化服务的进程中,保障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增值,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则是高校管理者的重大责任。我国高等院校数量之多,规模之大,国有资产存储量之众,已是不争的事实。在此背景下,研究国办大学后勤社会化改革进程中,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增值问题,具有普遍的社会价值和深远的现实意义,并为高校充分利用现有的资产资源,实现高等教育在本世纪腾飞,提供理论上的支持。

一、在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中,高校务必查清国有资产的存量。这是高校法定的责任。

我国高等院校基本上为国家投资兴办,按国际惯例,称为国立大学。学校的办学经费、资金来源于国家财政拨款,因之形成的资产基本上属于国有资产。高等院校的资产是国家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赖以生存的基础,是学校教学、科研活动和其他事业发展的必要的物质保障。高等院校拥有的国有资产是国家长期拨款积累而形成的,这些资产(有形的)的数量是庞大的,其价值是巨大的,特别是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国家对教育的投资以较大的幅度增长,所以,按目前物价静态计算,一般高等院校的国有资产都以千万元计,部分重点院校的国有资产逾亿元甚至十亿元。各高校建校的时间长短不一,规模不同,拥有的国有资产的数量也就不尽相同。对高校国有资产的管理,以前没有专门的管理机构,习惯于由校内各单位占有使用,自行管理,尽管近几年各高校成立了国有资产管理机构,但也是在进行宏观的管理。因为目前高校的后勤管理社会化改革正在起步,后勤服务不到位,后勤管理部门还是在学校的总体管理下进行服务,并未整建制地脱离学校或已成为独立于学校的经营实体,亦未在校内实行独立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企业化运行体制,所以,资产管理部门也未对学校拥有的国有资产仔细盘点,只是在总体上有所把握,但无具体的、全面的检查细目及可靠性的结果。鉴于此,在高校后勤社会化的改革中,为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增值则是重大的问题,是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基础性工作,所以,高校在后勤社会化改革之初就要把高校国有资产的清产核资,彻底摸清国有资产实际存量问题摆到议事日程,而且要积极认真完成这项基础性工作,这是高校义不容辞的义务。

高校要查清国有资产的存量,这是一项政策性较强、工作量大的事情,涉及校内的单位较多。所以,必须成立专门的清查机构,统揽和协调清查过程中的诸种关系,保障清产核资工作的顺利进行。一般来说,高校应以主管资产工作的副校长为领导,由高校资产管理机构牵头,以财务、人事、教学、科研和后勤部门为当然成员,成立高校国有资产清产核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统一管理清产核资工作,勿受其他单位和日常事务的影响,全力做好国有资产清理工作。并履行以下职责:㈠组织资产清查;㈡进行产权登记;㈢搞好产权界定工作;㈣编制资产统计报表和撰写清查报告;㈤办理产权转让,资产报损、报废等手续。

高校在必要时,可聘请专业机构,如房地产评估机构、会计师事务所,对学校的国有资产做出评估或审核,以确保国有资产的真实价值。

二、高校国有资产流失的几个环节和高校管理者的态度。

高校国有资产流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情况比较复杂,既有历史的原因,又有现实的原因,还有体制、机制、管理等方面的原因,这些不同的原因,其结果都是造成了国有资产的流失,可以说是一果多因。从现实情况来考察,造成高校国有资产流失的环节,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㈠高校校办产业无偿占用国有资产。我国高校校办产业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如校办公司、校办工厂,校办宾馆(招待所)等校办企业,基本上以高校投资设立或以高校为主投资设立的,实行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企业化运行模式,在法律上具有完全的法人资格。这些企业由高校设立,高校各级管理者容易忽视校办产业同学校资产的界限,误认为高校的资产同校办产业是一家子,不分你我,可以混合使用,不用支付占有、使用的费用。这就造成了校办产业长期无偿占有、使用高校中的国有资产,所以造成了高校国有资产的流失。特别是在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过程中,被校办产业无偿占用、使用的国有资产,其产权问题容易被遗忘、被忽视、被无根据地赠与校办产业,造成更多的国有资产的流失。故应予特别关注。

㈡高校对投入到校办产业或与外单位联营中的资产未进行合法的科学的评估,也会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高校的中上层管理者在代表学校对外投资活动中,有时嫌麻烦,贪图省时省事,个别不法者贪图私利,对高校投入到校办产业或联营企业的土地、建筑物、无形资产或机器设备等资产,不邀请专门的评估机构进行资产评估,而是由学校的相关部门说了算,美其名曰为学校节省经费。而学校相关部门的评估又无科学根据,有时为了部门私利或个人私利,人为地压低待评资产的价值。从表面上来看,为学校节省了一笔评估费,但从实质上来看,高校的国有资产被有意或无意地侵占了,国有资产的损失为数不小。在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中,凡从高校中有偿转让的国有资产,都应依法进行评估,应邀请专业的、合法的评估机构来做资产评估。必须对国有资产的评估给予高度的重视。

㈢校办企业实行租赁经营或承包经营时,在利润分配、固定资产折旧费提取方面,不按市场经济规律和政策、法律办事,只凭感觉做决策,容易造成高校国有资产流失。校办企业在实行租赁经营或承包经营时,学校应做出市场调查,获得同行企业的年平均利润值,然后再根据校办企业的实际生产能力和年度生产总量来综合确定应收取的出租费或承包费,这样做才是公平合理的。同时应对租赁企业或承包企业的固定资产按规定收取折旧费,当然不能以折旧费代替利润,否则,国有资产的流失将不可避免。在高校后勤社会化过程中,高校的后勤部门将会同高校剥离,成为独立的法人,或者说至少会成为相对独立的实体,将另起炉灶,同高校在经济上彻底分开,而成为经济上的独立组织,但高校后勤部门同高校分离后,其业务仍不会改变,主要是面向高校做定向的、专属的服务。在此前提下,才能向社会服务,才能扩展社会服务的空间。所以,高校将会同已经社会化的高校服务实体发生租赁或承包经营等方面的经济关系和法律关系,那么,在租赁或承包高校的企业,租赁高校的固定资产(含无形资产),高校的资产部门应进行精确的计算和认真的市场调查分析,同社会化的高校服务实体确定公平的利润分配比例或承包费。对出租的固定资产必须按规定收取折旧费,以此有效地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

㈣高校各级管理人员工作失职造成国有资产流失。高校对外经济活动或民事活动中,其工作人员往往因缺乏应有的使命感和责任心,加之国有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监督机制不到位,日常管理混乱,也会造成高校国有资产流失。如高校工作人员代表学校对外签订经济合同、民事担保合同,因事先缺乏调查研究,缺乏应有的警惕和工作责任心,对合同标的缺乏起码的检验常识,只听对方的一面之词,即对合同的标的确信无疑,因之签订合同,上当受骗,给学校造成损失,造成了国有资产的流失,这种情况,在高校对外经济或民事活动中屡见不鲜,应予足够的重视。在高校后勤社会化进程中,高校同社会的经济、民事交往日益增多,社会化服务将深入到高校办学活动的各个方面,高校各级管理者和工作人员的责任更加重大。因此,加强工作责任心,健全资产管理制度,严格管理,树立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意识,维护国有资产的安全,是高校所有工作人员的义务和职责。特别是要严防工作人员在对外经济活动中出现麻木不仁,精神懈怠,缺乏工作责任心的消极工作态度,从而在工作人员的精神上和心理上预防出现工作失职之错误,亦为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作好精神上的准备。

㈤违反法纪之行为、犯罪行为同样可以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高校已不再是一片净土了。在建设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泥沙俱下,见利忘义等等违法乱纪、以至犯罪的现象,不可避免,亦不足为怪。高校中出现的贪污受贿、挪用公款、挥霍浪费、中饱私囊等一系列违法违纪行为,甚至犯罪行为,其结果都是损害了国家利益、学校利益,造成了国有资产的流失。对于高校可能出现的违反法纪行为甚至犯罪行为及其危害,高校的管理者务必高度警惕、时刻防范,重在从思想上、制度上预防违反法纪事件的发生,保护国有资产和学校资产的安全。在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进程中,高校的各级管理者,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工作责任心,严防学校资产的直接管理人员利用改革之机巧立名目、变换手法、偷梁换柱瓜分学校资产,侵吞国有资产。

三、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进程中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基本措施。

在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过程中,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如何保障国有资产保值和增值,这是高校管理者必须面对的问题,是不可回避的问题,也是高校的最高决策者必须正视的问题。作为高校来说,在后勤社会化改革中,要从宏观管理和微观管理相统一的层面来考虑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增值问题,要从后勤服务系统的制度、体制、机制等方面统筹考虑后勤的社会化问题及具体运作问题,达到实现后勤服务社会化之目的,又使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目标得以实现,这样,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才算真正的成功了。

因此,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中,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增值应采取基础性的措施。这些措施有以下几个方面:

㈠明晰产权。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之后,无论后勤服务部门是以法人的形式存在,还是以校内相对独立的实体形式存在,都不影响高校资产产权同后勤实体享有的资产产权的界定,必须分清高校资产产权同后勤实体享有的资产产权的界限。对高校在后勤改革中投入到后勤实体的资金,应明确这些资金为高校所有,要求后勤实体经过经营和一定时期的积累,逐步偿还给高校;对于高校投入到后勤实体的各种机器设备,在明确产权为学校所有的基础上,可以合理作价转卖给后勤实体,并转让所有权归后勤实体;对于学校享有的不动产,如建筑物、土地,可以出租给后勤实体,并由学校收取合理的租金;对于学校享有的无形资产,如后勤实体要求使用,应收取合理的费用。

㈡理顺关系,权责分开。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后,后勤部门作为一个实体,在行政上可以挂靠在学校,而在经济上则完全实行企业化运行机制,与学校完全分开。从行政关系来说,学校只是依法监督后勤实体的经营,防止其违法乱纪,而不得干预后勤实体的内部人事管理、运行机制和分配机制;从经济关系来说,学校不得平调以至分配后勤实体的资产,后勤实体的资产及经营所得积累全部归后勤实体所有。后勤实体亦不得向学校申请经济上的补贴,不得瓜分学校的利益。后勤实体在经营中发生的债务由其自行负担,而不得由学校负担。

㈢严防高校资产的管理人员同后勤部门利用改革之机,合谋瓜分国有资产或转嫁债务。在后勤社会化改革中,高校资产管理人员和后勤部门有可能在私利的驱动下,对正在使用的而归学校享有的机器设备或土地、建筑物等资产,以长期使用为由,将其产权转移至后勤实体。对此,必须明确指出,学校没有义务,亦无权力将国有资产赠予给后勤实体,国有资产所有权的转让必须依法进行。改革前,由后勤部门控制和管理的学校资产,都属于国有资产,由学校占有和使用,任何组织或个人都不得随意处置国有资产。同时,对改革前后勤部门经营中所欠债务,要分析具体情况,作出合理解决,不能由学校承担后勤经营中的所有债务。对于转嫁债务的,学校应坚决拒绝承担。如对后勤部门改革前承包经营的亏损,即可拒负债务。

㈣必须建立资产的评估制度。资产的价值是个变量,随着市场的变化而升值或贬值,但每份资产价值的多寡与否,不是由高校的某个部门或某几个部门说了算。资产的价值应由专业的评估机构依法评估,其结果才是公允可信的。高校后勤社会化过程中,对国有资产的转让或出租都应进行评估,这要成为一项制度。对资产的评估应向专业的评估机构提出申请,并积极配合专业评估机构的工作,诸如提供真实的详细的资料、陈述进行评估的真实意思,等等。对资产评估,不得搞花架子,走过场,必须认真进行,这是高校后勤社会化过程中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重要环节。

四、在高校后勤社会化过程中,建立监督制约机制,是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重大举措。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高校及其职工重大利益的调整,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特别是高校资产的处置,关乎到国家利益、学校利益和职工利益的协调发展,将会引起全社会的普遍关注,特别是改革中可能出现国有资产流失问题,学校及职工利益遭受损失问题,对此各方面的态度尤为敏感。如何避免后勤社会化改革出现动荡,积极预防国有资产流失,则是当前必须回答的问题,并在实践中应予解决的问题。笔者以为,建立有效的积极的监督体系,设置监督机构,在后勤社会化改革中进行同步监督,则是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和增值的有效途径。

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和体系,包含以下几个层面。

第一、以校纪委监察部门为主的执纪执法方面的监督。在高校社会化改革中,成立监察小组,由纪委书记或副书记挂帅做组长,由纪委办、监察处若干人员为监察组成员,深入到后勤改革的工作中去,对后勤改革的全过程实施监督,发现问题,立即提出监督意见,促进后勤改革健康发展。

第二、以审计处和财务处为主的财务监督。在后勤改革中,凡涉及财务帐目问题,资产转移问题,应由财务部门和审计部门联合行动,逐项清理后勤部门的帐目,逐项登记后勤部门现有资产,作出初步的审计,并报告学校。对于重要机器设备、基础设施的转让,应由审计部门提出书面报告,请求专业评估机构评估,然后有偿转让给后勤部门。

第三、后勤管理部门和资产管理部门的自我监督。学校后勤部门和资产管理部门直接掌管着全校的资产,对学校资产的安全肩负着直接的重要的责任。在后勤社会化改革中,后勤、资产管理部门首先要尽职尽责,管好本部门的工作人员,严防工作人员工作失职,严防工作人员假公济私,趁改革之机,侵吞国有资产。自觉进行自我监督,确保国有资产的安全,保障改革的顺利进行。

第四、群众监督。以高校广大师生员工为广泛的监督主体,充分发挥群众的监督作用,相信群众,依靠群众,自动邀请群众或群众代表参加后勤改革工作,把后勤改革的方案全部公开,让广大群众熟知后勤改革的每一个环节和事项,方便群众监督。同时,积极接受群众举报,对后勤改革中发生的违反法纪的事件从快处理,澄清是非,保护群众监督的积极性和监督渠道的畅通,群众监督就能发挥巨大的作用。

以上几个监督措施的有机结合,则构成了一个监督体系,这个体系的正常运行,就能有效的发挥监督作用,从而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最大限度地保障国有资产保值以至增值,实现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中国有资产保值和增值的目标就能成为实际,即具有可行性。

我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势在必行,部分高校的后勤改革正在深入发展,但在计划经济时代,高校都是由国家投资兴办的,从法律上来说,高校的资产有相当一部分为国有资产。在目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高等院校投资运行状况出现了多元化,但国家对高校的投资非但没有减少,反而逐年增加,高校国有资产的数量与日俱增,积累越来越大。高校拥有庞大的国有资产,是高校发展的基础,也是我国高等教育整体推进的基础。高校国有资产若遭到巨大的损失,势必影响高等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因此,在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中必须正视国有资产保值增值问题,以后勤改革为动力,促使国有资产增加而非减少,这正是本文的意义所在。本文只是在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全面开展之际对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问题作一些粗浅的初步的研究,并为后勤改革作好心理上的准备,亦为高校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提供一个轮廓性的方案,旨在督促高校决策者在进行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时,对高校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和资产的安全问题给予高度重视,防止和减少工作失误,减少后勤改革的阻力,保证改革之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