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高校行业不正之风根源和治理初探

作者: 发布时间:2004-10-08 00:00

前不久,中央纪委书记吴官正同志在河北廊坊考察工作时,就新时期应如何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纪检监察工作做向深入发表了重要讲话,其中着重阐述了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在纪检监察三项工作格局中的重要地位,指出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是关系到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各级、各部门一定要对这一问题有明确的认识,并在工作实际中努力予以实践。今年,国务院纠风办继几年来纠正教育行业中小学乱收费问题以后,又将在教育全行业推行民主评议行风工作,以纠正包括高校在内的教育全行业的不正之风列为了重点工作。党中央、国务院对教育行业纠风工作的高度重视,说明了教育行业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工作的紧迫性和必要性。高校作为我国培养高级专业人才的摇篮,其行业风气的好坏,不仅会影响到学校声誉的好坏,还将直接影响到我们培养出的人才是否具有德才兼备的良好素质。近年来,由于种种原因,高校行业不正之风渐呈多发趋势,在社会上产生了一定的不良影响。本文拟就此问题做简单剖析,希望可以对问题的解决起到积极的作用。

(一)高校产生行业不正之风的原因

1、教育系统经费来源的多样性,为不正之风的产生提供了滋生的“土壤”。受市场经济的影响,近几年,国家逐渐将高校的拨款由全额拨款改为差额拨款,为了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各高校争相从经费来源方面想出了种种应对办法,如吸收社会捐款、提高学费、兴办各种培训班等等。这种教学经费来源的多渠道、多方位趋势,客观上使学校与社会的交往日益频繁,而这种学校参与外界的经济往来过程,本身就增加了各种不正之风产生的可能性。

2、管理制度不够健全、管理方式滞后,是高校产生不正之风的制度根源。由于计划经济的影响,目前我国高校教育系统的管理还长期停留在计划经济时代,财务、监督等相关约束机制和制度并没有适应市场经济的规律及时加以调整,甚至许多相关规定和制度还存在很大程度上的空白。如对校办企业缺乏相应的管理和监管措施,使之收费随意性较大;招生、考试等工作方面,管理体制和机制则明显落后于现代教育制度对高校的要求。这些问题的存在,加之个人和小团体利益的驱动,就为不正之风的产生提供了可乘之机。

3、中国长期的封建传统和思想意识的影响根深蒂固,加之西方各种政治、文化思潮的冲击,是高校行业不正之风产生的深刻社会历史根源。封建主义的官本位意识和利己主义、享乐主义的资产阶级人生观,使行业不正之风的存在具有客观必然性。优质教育资源和高等教育资源的紧缺和广大学生、家长需求的矛盾使一些人乘机以各种方式谋取非法经济利益,大搞“权钱交易”。同时,当前社会流行的“文凭”热,也促使高校一些干部违规办学,倒卖文凭,严重影响了高校的行业风气。

4、不同程度地忽视思想教育工作,是高校产生行业不正之风的直接原因。随着市场经济大潮的涌动,经济意识在包括高校行业在内的全社会日益得到了人们的重视,而对于思想道德和职业操守的教育则逐渐被人们所漠视。为了获取更多的经济利益,为了促进学校学术名声的增强,只重业绩而忽视党务工作,尤其是思想教育工作,在相当一部分高校中已经成为了一种现实。由于平时的教育和提醒不够,使得学术人员只重视埋头搞研究,后勤人员则一味想着如何创收,他们为了达到这些目的,有时则会不择手段,或打政策的“擦边球”,想方设法创造出更好的成绩和业绩。久而久之,要在遵守道德的法律的前提下做好工作的概念在一些人心目中简单化了,成绩和经济利益成了他们追求的唯一目标,这就为不正之风的产生和蔓延制造了机会。

(二)如何纠正高校行业的不正之风

一、 坚持“谁主管,谁负责”,建立健全责任追究制

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必须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管行业必须管行风”的总原则,把行风建设作为业务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与业务工作一起布置、一起落实、一起检查,使业务工作的全过程中都能充分体现行风建设的内容和要求。为此,首先要加强领导,使纠风工作得到组织上强有力的保障。近几年,中央纪委、监察部和国务院纠风办在党员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工作和纠风工作中,积极推行“一把手”责任制,并要求建立相应的责任制度。按照这一精神的要求,各高校都必须建立起以党政一把手为主要责任人,以各部门、各单位主要负责人为具体责任人的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局面。同时,为保证纠风工作各项措施的实施,还要以文件的形式制定和下发《责任追究制》,规定相应的责任处罚措施,如规定出现不正之风,首先要追究校领导的责任,对下属单位出现的不正之风,除追究当事人和发生问题单位领导的责任外,上级分管部门的领导要负领导责任等。只有通过建立责任追究制度,才能对各级领导产生真正的约束作用,促使他们真正把纠正行业不正之风作为一项硬性任务来抓。

二、教育为本,立足防范

行风问题的好坏,说到底是人的思想水平和思想觉悟如何的问题,因此,采取各种积极措施,努力提高党员、干部、职工队伍的政治素质显得尤为重要。首先要建立经常的学习制度,通过定期学习,使广大党员干部和教职员工及时掌握国家有关的大政方针,尤其是在廉洁自律和行业风气方面的重要精神,做到时时自省,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其次是要通过正反两方面的教育,尤其是通过组织学习和观看重大反腐败案例,并结合身边的工作实际,发动大家展开讨论,树立其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加深对纠正行业不正之风问题的认识和警惕。再次是建立健全各项提醒制度,对可能发生问题的环节、有发生问题动向的党员干部,党委和纪委要适时提醒,提高其思想觉悟,以求防患于未然。

三、以建为主,建章立制,创建高校良好的风气

制度的约束具有客观性和可操作性,最能摒弃人为因素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因此,加强制度建设,针对容易滋生不正之风的薄弱环节,是纠正不正之风的治本措施。高校行风建设主要应从收费、招生、考试、文凭发放、和学风这五个环节抓起。

1、制定合理的收费制度,规范高校的收费行为

首先,要统一收费项目,明确收费标准,严格执行省定项目和标准,严禁巧立名目,自定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其次,健全财会制度,统一收费票据,加强收费管理,认真执行财务“收支两条线”的规定,实行规范管理。三是建立健全收费公开制度,高校应把“教育收费一览表”和“学校代办费一览表”在学校的醒目处向社会、家长和学生公开,加强对制度执行的监督。

2、严格招生工作的有关规定

要根据新的高校招生形势,研究制定和推广网上招生的各项规定,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做到对招生工作的时时监督;要制定定向生、特长生的招生标准,严格其入学条件,坚决堵塞招生工作中的漏洞;要成立校招生工作监督小组,按照“参与中监督,监督中服务”和“预防为主,关口前移”的工作思路,对招生工作实施全过程监督。

3、纠正和制止假学历、假学位不正之风的蔓延

一是要加强对学历、文凭发放工作责任追究制度的制定和落实,加强监督,严格把关;二是严格规范学历文凭发放、学位授予的程序,严格把握条件;三是印章使用要严格使用程序,从源头上堵住假证书的发放和流失的渠道。

4.健全考试相关制度

要健全考试出题制度和试卷管理制度,同时应健全考试监督制度,严肃考试招生纪律,决不纵容考试舞弊现象的发生。

5.建章立制,从制度上堵住学术不正之风的蔓延

要规范科研立项、科研成果奖励的申报审批程序,发挥专家委员会的咨询、考察、审批、评审、监督作用,防止“暗箱操作”,杜绝学术论文的抄袭、剽窃、虚假炒作等不正之风。

四、坚持纠建并举,使纠正不正之风工作取得实效

1.通过各类会议形式及校务公开栏,广泛宣传各种制度,公布举报电话,使纠风工作落到实处;充分利用网络等先进工具,教职员工可以在校园网上留言,随时反映纠风工作动态。

2.针对薄弱环节,狠抓专项整治。学生工作系统是体现行风的窗口,其服务态度和质量最能体现一个学校的风气好坏。为此,笔者建议学生处工作人员可以采取挂牌服务的方式,将责任直接落实到人。学生如有意见,可以通过校园网BBS、校长信箱等方式与校方领导及时沟通,以做到及时、有效地反馈信息,防止不正之风问题的产生。

3.纪检监察机关应以信访件查处作为纠风工作的突破口,查纠结合,对纠风工作中构成的违纪违法案件,组织力量严肃查处,加大惩处力度。

4.以民主评议行风为切入点,切实做到纠建并举。行风评议工作是新时期纠风工作贯彻“纠建并举”原则的一项重要举措,是对行业作风建设工作机制的新探索,近几年已经在医药、交通等行业的纠风工作实践中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高校开展民主评议行风工作,除应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和建立相关制度外,还必须把工作深入到各处室、各院系的工作实际中。如学校纪委可通过组织纠风学习班,发动广大干部职工专门为风评议工作出谋划策,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议下评上的工作方式,抓住主要问题和主要矛盾,将评议过程作为查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增强评议工作的广泛性和针对性。

5.强化监督机制,发挥社会监督作用。各高校可从学生家长、学生代表及相关社会各界聘请部分社会监督员,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的会议制度,集中反映本学校风气上存在的问题,并鼓励他们为解决问题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同时,可建立社会举报监督网,从更为广泛的层面上接受社会各界对校风及行风的监督。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事关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事关社会稳定,事关国运兴衰。作为高校纪检监察工作者,我们一定要坚定信心,不断探索纠正教育战线不正之风工作的新思路,着眼于加大治本力度,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为还高校一片“净土”做出自己应有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