奠定高校廉政文化基础

作者: 发布时间:2007-03-19 00:00

【原载中国纪检监察报2006年12月12日】廉政文化分为四个层次,即思想文化、制度文化、政策文化和行为文化。其中,思想文化是基础,它的核心是建立廉政的价值观念和思想体系;制度文化是关键,它以制度为依托,为廉政制度的实施营造良好的心理和氛围;政策文化是导向,它以政策为指针,阐释廉政的时代内涵和要求;行为文化是根本,它是廉政文化的出发点和立足点,也是廉政文化建设的目的所在。高校廉政文化建设必须从高校教职工和青年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紧紧围绕高校的中心任务,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组织开展。

(一)抓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营造廉政思想文化和政策文化

高校要遵循学校教育教学规律和青年学生成长成才规律,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因势利导,循序渐进,将教育的知识性、政治性、思想性寓于生动性和趣味性之中,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提高其吸引力和感染力,积极推进廉政文化“进校园、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思想政治理论课(前身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课与思想品德课,简称“两课”)是高校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廉政思想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的重要内容,而教材是廉政文化宣传和培育的重要载体。高校在进行廉政教育过程中,要以教材建设为基础,除了挖掘整合现有学科的廉政教育资源外,还要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进行修订,增加和充实有关廉洁教育方面的内容。

要充分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的实效。针对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中存在的不足,我们应从授课内容、讲课形式上进行全方位改进。内容上,要从学生感兴趣的社会生活、历史事件、时事政治出发,引导学生更广泛地关注和了解社会,结合实际传播马列主义思想和廉洁诚信理念,树立他们的自尊心和廉耻心,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正义感。授课形式上,我们应果断地结束那种“惟师”、“惟书”的单纯说教式教育,而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引导学生参与课堂互动。

(二)稳步推进依法治校,塑造廉政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

依法治校是实现现代高校治理的必由之路。“法治”不是束之高阁的美丽的花瓶,而是实实在在的治理和运作方式。我们国家在经历了长期痛苦的选择之后,最终确立了“法治”的治国方略,由此奠定了法律在整个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崇高地位。作为国家思想教育、文明进步桥头堡的高校,应该在推动实现法治国家的进程中发挥积极作用,稳步推进依法治校;尤其是政法类院校,本身肩负着培养法律人才和政治精英的重任,在依法治校方面更应该起到示范作用。“法治应包括两层含义,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是本身制定得良好的法律”,即所谓“良法之治”。高校实施依法治校,一方面要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高校实际,制定“良好”的规章制度,同时,所有制度必须得到普遍遵守,在一切规章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如果有人徇私舞弊、贪污受贿,则必须受到查处,承担相应的责任,只有这样,依法治校才能贯彻始终,廉政文化才能最终形成。

高校应根据自己的办学理念、办学目标,结合学校业已形成的文化传统,凝练出特色鲜明的校训,引导全体师生员工共同遵守,并以此为基础,建立良好的校风。不管是校训还是校风,都应该渗透和反映学校的道德诉求和纪律观念,强化廉洁意识,烘托廉政氛围,为廉政的实施和实现创造条件。

事实证明,好的风气既是学出来的,更是带出来的。领导干部和教师的以身作则对于学校良好风气的养成至关重要。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学校各级领导干部廉洁勤政,在广大教职工中做出表率;广大教师洁身自好,在学生中树立榜样,将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力和感召力,由此产生的效果比单纯的宣教要好得多。

(三)突出廉政文化建设的“全员性”,使廉政文化成为“全员文化”

我们必须走出一个思想误区,即认为既然廉政教育和监督的重点是各级领导干部,那么廉政文化建设也主要针对领导干部展开。其实不然,廉政文化是一种全民的文化,需要全体公民共同参与、培育和呵护,这样才能形成廉洁从政的良好社会氛围和心理基础。高校廉政文化建设也要突出它的“全员性”,使教师、学生、共产党员、领导干部及全体员工都参与其中,得到熏陶。要按照德育新体系的要求,形成“全员德育”的工作格局,在培育人才工作中努力实现“五育”,即教学育人、科研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和环境育人。

当然,针对不同主体,高校廉政文化建设应在内容上有所侧重,因人而异,有的放矢地进行。比如,对于高校教师,要侧重于职业道德宣传,强化“为人师表,行为世范”的意识;对于高校行政人员,要侧重于法纪教育宣传,树立“遵章守纪,依法办事”的观念;对于共产党员,要侧重于党性、党风、党纪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积极实践者和党的纪律的忠实维护者;对于领导干部,要侧重于从政道德教育,使他们认清什么是真正的关心家庭、爱护自己配偶和子女的行为,珍惜自己的政治生命,不要急功近利,“一失足而酿成千古恨”。对于学生而言,也要区别对待,对于低年级学生,要坚持以正面教育为主,帮助他们树立无产阶级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于即将毕业的学生,要侧重于反面警示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地位观、权力观和利益观。